项目管理中为什么要使用目标管理模式?

人类的自觉行为都是有着一定目标的。任何的管理行为都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开展的。管理学中的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活动的期望成果,是组织使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化。目标管理是运用预先确定的目标把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行为科学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和一系列的讲学活动中,彼得·德鲁克阐述了目标管理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继彼得·德鲁克之后,对目标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成熟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奥迪·奥恩,在其专著《目标管理》中,奥迪·奥恩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流程,在组织中上下层管理者一起制定组织的共同目标,根据目标的预期效果来制定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衡量尺度作为组织经营的指导方针和评定各人所做贡献的标准”。总结目标管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人的分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管理”链。管理者根据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2)在目标管理中强调“自我控制”。德鲁克认为,员工是愿意负责的,是愿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如果组织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人”,则组织应当“控制”行为的动机,而不应当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通过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烈的动力,以此推动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过得去”就行了。

(3)通过实施目标管理促使组织中的权力下放。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组织的基本矛盾之一,唯恐失去控制是阻碍大胆授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这一矛盾,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鼓励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风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和相互支持的,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所以在目标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模式的优点非常显著:它使组织的运作有了明确的方向,使每个人都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它结合了人性管理的思想,促使权力下放,强调员工自我控制,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它为业绩的检查反馈和效果评价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基础。正如目标管理的创始人德鲁克指出的:凡是工作状况及其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繁荣发展的部门,目标管理都是必需的。在对项目的管理活动中,也可以借鉴目标管理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

0 回复

发表评论

想要加入讨论吗?
请自由发表意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