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奖罚是个技术活,做到这些才有效

仅靠奖罚包打天下的人员不能称为真正的管理人员。对很多管理者来说,他们否认管理是一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的学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实践界的,也有理论界的。这些管理人员对待管理的认知是原始的,即过于相信奖罚的力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中国人熟知的激励手段,可是,积极性高涨并不等于能取得理想的结果。管理有两个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前提条件:一是我们没有足够的金钱和权力;二是我们面对的是普通人。

因此,“重赏”的前提常常不具备,而普通人的个人潜能也有限,并非充满激情就能把事办好。相关方参与项目的动机不同,这些动机之间常常隐含着矛盾。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奖罚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些矛盾。

项目在预期结束时可能达到了设定的目标,也可能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甚至有些项目中途就被迫中止了。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对项目进行评价总结,为相关方将来的项目提供借鉴。这项工作一般需要由项目治理者来完成,而不属于项目经理的责任范畴。

管理者要承担必要的责任

要使评价起到良好的作用,管理者不仅需要领导艺术,更需要约束自己和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和风险。

很多制度毁于上司自身,上司期望掌握足够的主动权,因此给自己留了足够的弹性,并不预先明确对项目的评价和奖罚标准,甚至自己也常常置身于程序和规则之外。但是,上司给自己预留弹性,意味着将责任和风险推卸给下属,这将引发下属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上司与下属之间彼此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保护和责任推诿会产生彼此不信任的问题,进而导致项目失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只有管理者先将自己的退路封死,才能奖罚有效,令行禁止。

考虑项目相关方未来的需要

项目评价,名义上虽然评价的是项目,实际上评价的是人,因为唯有人可以被管理也最难管理。表面上是对工作的评价,实际上隐含着对人的评价;表面上是对事物的管理,实际上也是隐含着对人的管理。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的问题,这才是“要做事,先做人”的真实含义。

中国人为了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让被评价者容易接受评价结论,经常采用“对事不对人”的说法,实际上,“对事”为阳,“对人”为阴。中国成语或俗语中有很多关于运用阴阳手法进行评价的内容,如“指桑骂槐”“含沙射影”“敲山震虎”“打草惊蛇”等,这些阴阳之间的巧妙配合构成了中国人的评价艺术。

项目是临时性的,但是,项目结束了,参加项目的人还在,企业还在,如何使临时性项目的成果对相对长期性的人和企业产生更多的附加效益是项目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人们容易将项目评价误认为是以过去的项目成果为依据的,其目的在于对项目成功与否下一个结论。其实,项目评价的目的更多的是面向未来的,因而项目评价和奖罚不仅依据过去的项目成果,也依据项目相关方未来的需要。

换句话说,项目评价连接了“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者(见图1)。中国人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智慧,“杀鸡儆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亡羊补牢”等就是反映了构建“惩前”与“毖后”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思想和方法。

菩萨心肠和霹雳手段

管理者常常面临两难的决策,这既是管理的难题,也是管理的魅力所在,因为如果在决策时有某个方案在各方面均优于其他方案,就不需要有决策行为了。在项目评价阶段,必然有人得到奖赏,有人受到处罚。善用奖罚是管理艺术的核心内容。

奖罚需要抱着惩前毖后的思想,也就是要有菩萨心肠才能采取霹雳手段,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慈不将兵,义不掌财”“人心似铁非似铁,官法如炉真如炉”,管理者要能够硬得起心肠。

如果奖罚是为了维护更多人的利益,是为了将来的发展,那么在法律允许内严苛的手段也是可以采用的。《司马法》中“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说的就是做事需要区分目的和手段的道理。

上下级之间的连带责任

在项目奖罚中还有一个阴阳辩证关系要处理好,这就是上下级之间的连带责任。

管子为解决上下级责任的矛盾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即“罚有罪不独及,赏有功不专与”,意思是指:下属干砸了,上司需要承担领导责任,要不然下属会不服气,上司也不会汲取教训,因此要一起受罚;上司干好了,一般也有下属的功劳,因此也要给予下属奖励,否则今后下属就没有积极性,上司也没有威信。

姜太公在《六韬》中认为:“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同样,《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也说“要取信,罚不如赏,赏大不如赏小;要立威,赏不如罚,罚下不如罚上”,即立威的有效方法是拿上司来开刀,而激励的有效方法则是针对基层员工。

中国的领导艺术中有“恩威并施”一说,有恩才能有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平时不关心员工的领导是不可能有威信的。

给人以希望

要明确奖罚的目的,即“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孙子兵法》认为“围师必阙”,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敌人在绝望的时候拼死一搏。

同样,“得饶人处且饶人”“兔子急了还咬人”“破罐子破摔”等中国民间俗语也都说明了给人以希望的重要性。正因为有对未来的希望,人们才会将以前的经验教训总结起来,才能够吃一堑,长一智。

即使项目结束了,但参与项目的相关方还活着,在将来还有很多项目需要完成,管理者要善于引导人们往前看。如果人们能够看到未来的美好,即使遭受很大的挫折也不会绝望。

毛泽东说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换句话说,只有在人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情况下,才能够在曲折的道路中坚持前行。

0 回复

发表评论

想要加入讨论吗?
请自由发表意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