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的应用

1项目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管理

1.1管理方式

土木工程的质量是工程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管理,而在管理方式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设立质量指标、监管、管理制度。下文将对三者进行分析。

1.1.1设立质量指标

因为不同土木工程的建设方向不同,所以在质量指标上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介于这一点必须先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由此可得质量指标,根据质量指标可以对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评估,如果不满足指标则代表工程当前质量不佳,否则相反。关于质量指标设立要求,必须保障指标体系完善,且各指标标准值合理,否则将会加大施工难度与管理难度。例如某土木工程当中,围绕设计图纸分析得到了工程结构强度、抗震性、规模等一级指标,后针对各一级指标进行分析细化得到了众多二级指标;在指标标准上严格依照国家规定来进行设置即可。

1.1.2监管

在质量指标无误的条件下,为了尽可能保障施工满足指标要求,在质量管理当中应当采用监理模式来进行监管。监理模式是通过监理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定期监查、管理来保障工程质量的管理手段,即监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现场进行监查,监查中如果发现某施工结构不满足质量指标标准,则需要指出,并要求施工人员重建。由此可见,通过监理模式可以排除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的部分,有利于工程质量。

1.1.3管理制度

除了通过监管模式来保障工程质量以外,工程企业还需要设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主要由质量指标与处罚制度组成,其中质量指标内容见上文,而处罚制度是对应质量指标,对造成质量问题的施工人员进行处罚的机制,即通过监理发现某施工结构存在质量问题,相应对该结构施工人员进行处罚。该项制度是保障质量管理实效性的关键因素,起到约束施工行为,激发施工质量自检行为的作用。

1.2注意事项

土木工程质量管理需要注意两大事项,即强化监管力度、技术交底工作。

1.2.1强化监管力度

监理模式的应用如果单纯通过人工来执行,会因为人工能力上的缺陷而出现较大漏洞,即监理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因此当其不在现场时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就可能被忽略。就这一点,建议工程企业在现场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等来辅助人工监管,由此提升监管力度。

1.2.2技术交底工作

监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需要针对不同施工阶段来确认质量指标,而要使监理人员了解当前施工阶段的质量指标,就必须通过技术交底工作来实现。技术交底工作当中,必须将各施工阶段的设计要求、形式等完整交于监理人员,由此监理人员才能对照技术报告来进行监管。

2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

2.1管理方式

资金管理涉及到土木工程的成本应用与投入,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工程节省成本,且保障成本应用安全,可见其重要性。关于资金管理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成本应用方案、内部审计管理。

2.1.1成本应用方案

现代土木工程结构较大,因此在施工方案上一般会分为多个阶段,而各个阶段的工程量、所需资源均由差异,因此要保障成本应用合理,需要先通过预算统计各个阶段的实际工程量与资源应用需求,后根据统计结果,结合市场单价与工程量进行计算,可得每个施工阶段的成本预算额,依照预算额进行成本注入,可以保障成本应用合理性。

2.1.2内部审计管理

因为成本投入、应用必须经过项目负责人、采购部门等岗位人工,所以考虑到经手人工可能出现一些威胁成本安全的行为(例如人工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虚报工程量来提高成本投入,投入后多余的部分就落入“自己的口袋”),必须采用内部审计管理来防止此类行为的出现。内部审计管理主要强调“痕迹化”原则与资金运作数据,即在审计条件下,任何资金的用途、经手人员、应用情况等都必须留下“痕迹”,当发生不规范行为后可以溯源找到源头,保障资金安全;为了避免虚报数据的现象,审计管理必须对实际数据进行核实,如果两者存在差异,则款项无法通过审批,由此也起到保障资金安全的作用。

2.2注意事项

在内部审计管理当中,主要需注意两大事项,即审计部门内控管理制度、市场单价的波动。

2.2.1审计部门内控管理制度

在很多传统土木工程当中,工程企业会将资金的安全与合理管理权,完全交给审计部门,这一条件下,经常出现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相互“勾结”,而蒙蔽投资人的现象,这一问题在现代内部审计工作当中必须得到治理,而治理方式即为内控管理制度。内控管理制度是针对审计人员工作行为、素质等进行管理的制度,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或业主来执行,使审计人员工作得到约束,避免以上问题发生。

2.2.2市场单价的波动

市场单价波动是工程资金预算中的动态性因素,具有不可控属性,因此如果只取固定单价来进行成本预算,可能会因为波动而导致成本预算与实际投入不符,影响资金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可靠性。在这一点上,建议工程企业对市场单价先进行历史、预测分析,得到成本预算的泛值,最后通过与投资人或业主的沟通,确认最终成本,之后无论单价是否波动,都以该成本为标准,多出部门将化作企业利益、缺损部门将由工程企业承担。

 

0 回复

发表评论

想要加入讨论吗?
请自由发表意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